找到相关内容1752篇,用时6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解读曼殊五部曲

    的《再世情缘》也许更能说明这一点。  释迦牟尼的弟子阿难尊者七次还俗,始终得到佛陀博大慈怀的理解和宽容。阿难毕竟证得大乘菩萨的正果。生死尘缘,说的是一个意思。一切有情众生,会从大乘佛法证得真如...带有浓重的伤感色彩。他所描写的男女主人公,大都处于悲欢离合、生死离别之中,在他们经历人世间的种种痛苦之后,方感人世多变,诸行无常,看破红尘,或不知所踪。他的作品处处体现出人生苦空无常的真谛,这一点也...

    达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23060364.html
  • 明代藕益智旭的儒释圆通思想

    启迪群蒙”[83];真,学道不为虚名体面,不以毁誉二其心,“只要复我本来面目”[84];切,生死、出苦轮的心切,.救众生的大悲心切,于顺境中切心逆修,工夫须二六时常自省察念念相应[85];严,是在持...知见以及行持中体现儒者的风范。(六)以儒释相资辩难天主教。(七)身为佛子,好说孔孟家事。  第二部分 分析藕益儒释融通思想的来源和影响因素。从社会文化背景到家庭个人因素五个方面展开:(一)宋、明以来...

    大 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54960576.html
  • 《净土宗教程》导言

    之类,功德百千万倍。何以故?当来诸天人民,一切含灵,皆因汝问而得度脱故。”阿难这一问的功德之所以有如此之大,就在于将念佛法门问出来。未来一切众生皆因念佛法门而得以横超生死,圆成佛道。尊者阿难代众生...浊情状日炽的时代,欲冀生死,成佛道,离却净土横超法门,必将一筹莫展。吾人深契靠自力修证(通途大道)难以出离生死,才肯死尽偷心,宝重这个念佛求生净土的门余大道(教内真传)。诚如蕅益大师所示:“只此信愿庄严...

    魏 磊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71660654.html
  • 从无边慈辉中发挥无上大愿

      大智遍照与大慈普度   大乘法的特质特征︰大智遍照与大慈普度。大智光照破自我黑窟与当前魅网,举目投足则迈进得了无遮绊,生死往来中则能发挥出大作为,训练出一群能起大用的人,从大用中消融自他的自我...生死的根源︰真常大我,从缘起观的深彻洞照中,压根儿也见不到一个真我;破除真我的缠系,就进入解脱圣域。   最极纯正而圆净的佛法,其纲宗与目标︰彻底的破除真我,大乘道普度一切众生,圆证无上佛道的唯一...

    释仁俊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95960814.html
  • 台宗性修二德探究

    恶位地的众生,可以观修恶以达性恶;已得圆满解脱的佛陀,可以现怒目金刚,逆化众生。可见,性恶法门与性善法门同样重要,不可偏废。  (四)见性是否就生死  开悟有解悟和证悟的差别。解悟只是在知见上明白...认识痛苦,发心修行,以求身心解脱的境界,这在红尘滚滚的尘世中已经难能可贵。佛教主张,解脱痛苦不靠造物主或鬼神,只靠自己,命运之绳操纵在自己的手里。我们只要发心去修行,就有解脱的一天。但是,如果不对...

    释界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04660869.html
  • 从儒家思想探讨心性法门

    生老病死的原因及解脱之道。二十九岁有一天晚上便离家,去寻解脱生死救人救世的法门。苦修六年证悟生死,六年苦行,常讲“诸行无常,诸法无我”。诸行无常,这个“行”字以现象界来讲,它本身有种迁流的意思存在,...无限好,只是近黄昏。”不管世间如何变,不变的还是你(本体“灵性”是不变的),所以今天你在这边死,那边又生,这边生,那边又死了,但有一个不生不死的,其实你没有生,你也没有死,生死只是游戏。就好像我们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20360954.html
  • 唯识述要

    事物已经超脱,不在生死里流转是无漏的,是无为法。无为法6个。这6个偏重於修禅定的境界来讲的,遮灭无为,遮灭无为,虚空无为,灭受想定无为,等等。不是专门修禅定,我不说。法相宗把万事万物归纳为100...种子所形成的果,他不会消失,一定等待成熟以後,发生他的功用、产生果、异熟识。第八识阿赖耶识你不要以为他是坏东西,佛也是阿赖耶识,所以他叫无垢识,是最清静的识,是一切无漏法,所以能够生死,能够涅NB...

    吴信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82961358.html
  • 论宋释惠洪的“好为绮语”

    寂灭;甘露,不死之药,如寂灭之体而不死者也。人人具焉,而独仆不得称,何也?” 46 在他看来,人人皆具佛性,而自己已经证悟佛性,超越生死烦恼,就可以号称“甘露灭”。他还声称:“本名甘露灭,浪名无垢称...  论宋释惠洪的“好为绮语”   【作者】陈自力   【内容提要】  本文对惠洪所作“绮语”的整体面貌作详细的分析,并指出惠洪所作“绮语”,是其狎妓纳妾生涯在其诗词作品中直接或间接的反映;其“好...

    陈自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12361502.html
  • 塔尔寺羌姆舞蹈的结构和特征

      其三,前两项喻义是容易了解的。羌姆还作为生命超度的“过关礼仪”,与藏民族的生死观念及轮回信仰有着密切的关联,这就恐怕需要略加说明。   佛教认为生与死是人生的两大课题,也是两大苦,认为生与死之间...净土。   从这个意义上说,羌姆借处置灵嘎的戏剧式表演,在众多观众眼前展示生死的虚妄和死后的景象,又借坛城本尊,尤其是密教怒相本尊和护法神的舞蹈,让阳界众生先熟悉中阴境界中的诸神形象,以为将来的救度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70261822.html
  • 佛教从般若到如来藏、佛性思想的发展及意义

     从佛性的角度来判教,大乘通教后就是讲第七识、第八识的瑜珈行派,它进到三界以外,但这只是说清楚生死流转的法,对于清净法的说明则不够圆满,而且它的说明方式是分析的,多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来说的。   ...发展般若缘起思想。   关键词:新旧三论之别 般若与佛性 般若学认识论思想 人的主体性与如来藏佛性   佛教缘起论说诸法无我,大乘般若学认为万事万物是因缘而起的,是无自性的,是空的,带有反本体论...

    蔡宏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84561924.html